[台南節慶]「2011鄭成功文化節」4月29日起精彩登場

2011/04/12

「2011鄭成功文化節」4月29日起精彩登場

2011鄭成功文化節 4月29日起精彩登場 為紀念鄭成功開台350週年,由臺南市政府主辦的「成功啟航-2011鄭成功文化節.開臺聖王鄭成功350週年」系列活動將於4月29日到5月8日於本市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文物館、吳園藝文中心等地舉辦一系列動靜態展演文化活動。並預定於4月27日上午11點30分在延平郡王祠舉行活動記者會。 今年鄭成功文化節將以文物特展、開幕晚會、台灣船開放參觀、文化之旅、研習專題演講活動及美食觀光交流展,以文化多面向讓市民深入探訪鄭成功這位歷史人物。 鄭成功率兵登臺趕走荷蘭人,開啟臺灣漢文化的移民墾植歷史,也奠定臺灣政經文化教育的基礎,臺南市是鄭成功開臺的基地,留下豐富的史蹟以及歷史地 位。每年四月底舉辦的鄭成功文化節今年已邁入第10年,儼然成為臺南最重要的文化節慶指標,而今年更是縣市合併首次舉辦的鄭成功文化節,為突顯臺南文化首 都意涵,今年特別以多面向的文化深度規畫系列活動,要讓民眾在參與熱鬧文化節慶之餘,亦能感受鄭成功文化節的實質歷史內涵。 2011鄭成功文化節活動焦點首先是在4月29日(日)的上午9點到12點,於延平郡王祠舉辦鄭成功開臺350週年中樞大典,由內政部長官擔任主祭官、賴清德市長及金門縣李沃士縣長擔任陪祭官。當天鄭成功文物館更有「成功啟航-17世紀船舶文物」特展,展出台灣、福建及日本九州平戶有關17世紀海 洋文物,讓民眾重新認識鄭成功和其所代表的海洋文明,重現鄭成功擴展經濟、商業及海洋文化等精神,展期到2012年3月31日止。此外於4月29日至5月 8日開放「臺灣船」讓民眾登船參觀,有興趣民眾可先行向文化局(文資處)預約參觀。 此外,重頭戲之ㄧ的開幕晚會將於4月30日下午7時舉行,透過十鼔擊樂團演出「鹿耳風華」、藝姿舞集「開臺4渡」、東山大光明掌中劇團「延平郡 王」等系列演出劇碼,呈現鄭成功開台歷史景象,並於5月1日、5月7日、5月8日假日期間下午5點到晚上8點亦有邀請多個藝文表演團體表演精彩的表演及音樂演奏,讓民眾於延平郡王祠享受精彩的藝文饗宴。 民眾更可以利用4月30日至5月8日的周六、日參與「鄭成功開臺承天府漫步之旅」、「鄭成功開臺港埠之旅」等2條鄭成功開臺港廟文化之旅,透過巡訪與鄭成功有關之古蹟景點,重回當時歷史場景,深刻體驗這位歷史人物對台南土地的影響。 同時為了加深鄭成功文化節的文化內涵,文化局也於4月27日、4月30日、5月1日在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舉辦「尋跡、尋蹟-尋找鄭成功來台港廟」 研習、專題演講活動,除邀請邀請國內學者講述「鄭成功除水患神格形成之試探」、「鄭成功文化景觀」「歐洲人的鄭成功印象」以及「鄭成功的海上活動與船隻」 等主題之外,專題演講特邀日本松浦史料博物館涉外主任岡山芳治及學藝員前田秀人來台演講「平戶18世紀的海洋貿易」與「平戶荷蘭商館復原經驗分享」,以及 邀請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館館長丁毓玲演講「海難專題」、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副館長陳洋演講「鄭成功在廈門的故事」以及福建省民間戲曲學會會長陳耕主講「17 世紀閩南地區民間信仰」。以上文化之旅與研習相關活動可向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報名。 另外「臺海一條街-〈府金漳泉〉四城美食觀光交流展」於4月29日到5月1日展開,讓民眾不必搭飛機也能飽覽府城、金門、漳州、泉州等四城在地特色產品。 富有文化深度意涵的2011鄭成功文化節,相關系列活動精彩可期,歡迎大家一同來參加。 ※ 活動訊息及報名簡章將陸續公佈,敬請密切注意! 

2011鄭成功文化節

 

2011年鄭成功文化節臺灣成功號登船參觀

實施計畫壹、計畫目的:

本計畫為強化鄭成功文化節之文化創意意義,確立臺灣成功號古船再造的歷史價值,開放民眾登船參觀,由專業導覽解說人員帶領體驗臺灣船各項設施,深切感受臺灣船船員生活實境的文化景觀。讓國人體悟開台四百年來臺灣海洋文化內容與特徵,使臺灣船新文化使命益顯鮮明,同時凝聚全民意志,具體實踐臺灣船重啟海洋文化之歷史任務。

貳、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參、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肆、辦理日期:100年4月30日(六)13:30~16:005月1日(日) 9:00~16:005月7日(六) 9:00~16:005月8日(日) 9:00~16:00伍、活動內容與報名方式:一、登船參觀

地點:安平區觀光漁市旁碼頭 二、報名方式:採現場排隊報名。三、人數限制:每梯次以40人為原則。四、登船導覽內容:1.介紹大航海時期臺灣歷史、臺灣船結構設備介紹。2.預計導覽
時間:30-40分鐘。陸、聯絡方式:臺南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王世宏,電話:06-2217052柒、備註:1.4/30(六)1330為臺灣船船員授旗暨開放登船參觀剪綵儀式,將由臺南市賴清德市長主持剪綵暨授旗儀式。2.凡登船參觀者均致贈紀念品一份。 

資料出處: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Go